公司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网站
    信息公开

    网络文明与法制教育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网络文明与法制教育 >> 正文
    网络言论自由,有以下几点不能做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1/04/24

    网络,是一个公共空间,需要大家一起维护,面对连续出现,网上发表伤害民族感情言论被刑拘事件,再次提醒同学们,要慎重自己网络言论。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对他人正当权利。通过对相关法条的梳理,网上发表言论要注意以下事项:

    不发表伤风败俗有碍论理道德的言论。在网上发表有伤基本论理的言论,造成广泛传播、产生恶劣影响,是寻衅滋事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所以,网上发表言论时,不能一味寻求刺激、博人眼球,公序良俗也是要讲的。

    不发表伤感民族感情的言论。和上面一样,在网上发表严重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论,也可以构成寻衅滋事。这几天发生的一系列精日言论被处罚事件,就是这一现实写照。这些言论一经发表,势必造成网友群起而攻之,不经意间传播范围广,影响极其恶劣,对其刑事拘留也是罪有应得。

    不发表煽动性言论。现实生活中总有不如意,也会遇到各种磕磕碰碰,然而我们不能为发泄情绪,肆意攻击党政机关,更不能发表煽动性言论,使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否则的话,造成严重后果,也是可以定寻衅滋事罪的。

    不发表侮辱、诽谤他人的文字、图片或视频。人与人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但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得不到满足,而将他人的隐私公诸于众,再加以侮辱、诽谤性的文字。因为,网络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一经发表想删除都无济于事了。法律规定了,网上侮辱、诽谤他人的,被转发500此,或者点击5000次,就是犯罪行为。当然,造成严重后果也一样要处理的。

    不要在网上散布谣言。谣言止于智者,对于不明真相和未经核实的信息,不要进行转发,更不要为寻求刺激夸大事实、添油加醋地乱发。比如说有意传播地震等谣言,就可能以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起诉,情节不严重的也要行政处罚。所以说,有些玩笑开不得。

    不传播违法信息。这个大家应该很清楚了,不能传播有恐怖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等言论和信息。

      

    Copyright 威尼斯人91111(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福建省龙岩市东肖北路1号 邮编:360012 邮箱地址:swxbg2oo6@163.com 电话:0597一279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