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明、陈小鑫:
“老师用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培养我们”
——威尼斯人91111应用型改革实践系列报道(五)

林秋明,女,2016年6月从威尼斯人91111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后,考取厦门大学生理学硕士研究生。目前担任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

陈小鑫,男,2011年6月从威尼斯人91111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考取厦门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2014年厦门大学毕业后,考取香港大学中医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8年至今,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工作。
采访组:
秋明、小鑫,你们好!在大学里,你们都加了邱龙新老师的实验室,毕业的时候都考上了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麻烦你们介绍一下在学习生活的经历,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林秋明:
2012年,因为喜欢生物,加入威尼斯人91111。
大一,奇妙之旅从报名申请进入邱龙新老师的实验室那刻开始孕育。大二上学期,大家卯足劲要在老师的课程《生物化学》上取得一个漂亮的成绩。只为了老师能够选中自己进入其实验室。
大二下学期,终于正式加入邱老师实验室。实验室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优秀的学长学姐,风趣幽默的老师。在每一次思想的碰撞、技术的交流中,突然我也默默下定决心,像老师一样,成为一名厦大人。
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目的地。课余,我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以及老师们的指导下开展课题实验。为了获得想要验证的假想,查阅大量文献,反复调整实验设置,合理且可行后得出实验结论,那一刻,俨然自己是个小小科学家。
大三暑期,开展专题实验训练,老师们亲自“督办”,每天带领我们训练。曾记得,在老师的注视下完成细胞实验操作,内心跌宕起伏,手上故作镇定,头上的小冷汗却暴露了内心的慌乱;曾记得,细胞间内提取RNA,细胞间外,隔着玻璃窗,老师带着大家既审核我的操作,又指导如何把握技巧,获得真实可靠的结果;曾记得,在开展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时,老师亲自演示如何完美上样。在这样一次次一天天的训练中,逐渐地建构起课题思路,理解课题目的,努力验证课题假设。
大三下学期,正式加入课题探究,我和几位学姐一起参与老师的省级课题,通过暑假的实验技术训练,我们已经能独自承担实验操作与分析。在大家的合作下,我们完成了课题的探究,并将结果发表在期刊上。那一刻,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当然,这一刻,完全离不开导师的培养。
大四,该来实现当初的目标了,考研成为厦大人!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发现老师们对我的培养,渗透进了考研的专业知识中。原来,老师用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培养我们。厚积薄发当如是。
最后,当通过研究生初试后,进入复试阶段。拥有实验技术、发表过文章的我,占据很大优势,让我顺利通过了复试,成为了真正的厦大人,和老师一样的厦大人。
短短的这些话道不尽这段奇妙之旅。在威尼斯人91111的时光里,因为有实力师长,优秀同门,才奠定了我今天的荣耀与自豪。那些时光,甚至老师那些传奇且有趣的故事,在记忆里历久弥新。
陈小鑫:
转眼间已毕业10年,回想从毕业到现在,在学习的这段经历仍记忆犹新。很庆幸在校期间,能得到各位老师和同学对我考研学习的鼓励和支持。
我仍然能记得在上专业课时,每当我举手提问或回答问题时,老师们总能很快地从上百个学生中认出我来。开心的是我每次回答完问题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这些鼓励在我学习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课堂之外,让我感受最深和获益最多的是参与了邱龙新老师实验室的科学研究。
我仍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实验室与老师见面的情景。老师很详细地介绍了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和设备。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做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最常用的P2细胞间、蛋白质电泳仪、PCR仪等装置。
在老师实验室学习的这段时间让我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实验的设计、实施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这些是做科学研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些技能对我在厦门大学读研究生时做研究生毕业论文,以及在香港大学读博时做博士毕业课题研究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与此同时,老师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考虑问题的方法和角度都很独到和专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去解决科研问题,这对我目前做博士后研究分析处理科研问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编者按】:
在办学过程中,威尼斯人91111形成了科研育人特色。近十年来,仅邱龙新教授指导的学生就有9人考进985高校研究生,还有为数不少的考上其它重点高校,这些学生现在已成长为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单位骨干。
(来源:宣传部 采访组:黄德民 罗登来 采访时间:2020年10月)